棗莊新聞網訊 自2021年實施新一輪“四減四增”三年行動以來,我市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,全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,能源結構加速調整,運輸方式有效改善,農業生產集約安全,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。4月18日召開的全市深化強工興產實施工業倍增動員大會,為全市工業發展規劃了新目標,也吹響了生態環境部門推動“強工興產、轉型突圍”集結號。
我市堅持以“鏈長制”為抓手,加快構建以“兩高四新”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“6+3”現代產業體系,精密部件、醫藥健康等4個產業入選省“十強”產業“雁陣形”集群。堅決淘汰低效落后產能,2021年以來,積極推動5家水泥企業2500噸及以下熟料生產線產能退出,全部拆除35臺直徑3.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主要供電設備。
嚴控能源消費總量,加大清潔能源替代力度,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18.73萬千瓦(含共享儲能),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42.32億千瓦時。2022年,城市集中供熱工程完成322.2萬平方米,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建設完成14.35萬戶;在全省率先成立山東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和魯南“生態銀行”,設立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棗莊分中心,多渠道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。
我市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進度,推動大宗貨物運輸“公轉鐵、公轉水”,2022年全市鐵路(國鐵)貨運發送量915.84萬噸、水運貨運量940.49萬噸。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,社會車輛用能清潔化比例達到3.8%,綠色低碳出行比例達到80.7%。
大力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,2022年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2.6萬畝,建成糞肥還田推廣面積8萬畝,農藥使用總量437.2噸、較2020年下降7.4%;推進廢棄農膜回收貯運和綜合利用網絡建設整建制試點工作,設置固定回收站16處,收集轉運、無害化處理廢棄農膜600余噸。(記者 王兆虎 通訊員 任雅麗)